甄子丹先生  |  终选评委主席

甄子丹,出生于中国广东,成长于香港,是华语影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动作巨星之一,同时也是导演及制片人。他自幼习武,承袭母亲的武学精髓,打下扎实根基,后将武术与影视完美结合,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动作电影风格。

他的代表作《叶问》系列不仅刷新了动作电影的美学,更掀起全球武术热潮,使他成为华语动作电影的国际代言人。甄子丹亦成功进军好莱坞,参演《星球大战外传:侠盗一号》《疾速追杀 4》等国际大片,将东方武术精神带入全球主流市场,获得国际媒体与观众的高度评价。

在多年的电影生涯中,甄子丹屡获香港电影金像奖、金马奖、华表奖及世界特技奖等殊荣,充分体现其开创性的艺术视野。2016 年,甄先生受邀在好莱坞 TCL 中国剧院留下手印与脚印,彰显其国际动作传奇地位。此外,甄先生亦是奥斯卡金像奖主办机构——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,在国际影坛拥有重要影响力。

凭借他对电影语言的敏锐掌握、对动作艺术的创新精神,以及横跨中西电影市场的深远影响,甄子丹无疑是电影大奖评审席上最具分量与说服力的人物之一。他的参与,不仅象征专业,更为评审过程注入权威、远见与文化高度。

张同祖先生  |  终选评委

张同祖先生,1944 年 7 月 24 日出生于广西,是香港影坛公认的殿堂级前辈,同时担任香港电影导演会的永久名誉会长。在华语电影界,提及“祖哥”,可谓无人不晓。他活跃于香港电影数十载,不仅坚持创作高品质的电影,更不遗余力地扶持新一代电影工作者,为华语电影的发展贡献良多。

张同祖先生于 1970 年代进入香港电影行业,初期担任场记、编剧以及副导演等职务。1977 年,他前往台湾发展,首次执导电影《铁手无情追魂令》。1979 年返港后,他指导并监制了多部电影作品,包括《神勇双响炮》《火舞风云》《再战江湖》等。

此外,他亦在多部影片中担任配角演员,以慈祥的形象深入人心,代表作品包括《金枝玉叶》《甜蜜蜜》。他的影响力横跨几代电影人,王家卫、董玮、许鞍华、陈可辛、张之亮、吴思远等皆承认其深远的影响。

张同祖先生以公正不阿的品格著称,在电影界树立了无可撼动的威望,成为受人敬仰的重量级人物。他的贡献不仅塑造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,更在华语影坛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
李少红导演  |  终选评委

李少红是中国著名导演、制片人,前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。她是内地影视创作领域的中坚力量之一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,出道以来始终活跃在中国影视第一线,作品横跨电影与电视剧,风格多变、视角独特,深受业内与观众的认可。

李少红以女性细腻视角与大胆艺术探索著称,代表作品包括《银蛇谋杀案》《红粉》《大明宫词》《橘子红了》《红楼梦》等,塑造了许多经典荧幕形象,刷新观众对影像美学的认知。

多年来,她的作品屡获国际大奖,包括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与洛迦诺电影节荣誉。她曾担纲多部大型制作监制及总导演,并创立“中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(青葱计划)”,培育众多青年导演人才。

作为当代华语影视圈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导演之一,李少红导演始终以艺术诚意回应时代命题,为电影创作与行业发展注入创新力量。

雷楚雄先生  |  终选评委

雷楚雄先生是香港资深电影美术指导,自 1988 年投身影坛以来,以卓越视觉构建能力成为华语电影美学的重要塑造者之一。他参与制作影片逾百部,从《青蛇》《无间道 II》《无间道 III》到《色,戒》《男儿本色》,风格多元、视觉鲜明。

他凭《千机变》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,后又凭《风再起时》与黄敏轩共同再获同奖,展现其持续创作能量与业界高度认可。

雷楚雄先生善于以细致入微的美术设计塑造时代氛围与人物情绪,让每一帧画面成为叙事与视觉艺术的融合,影响多代电影美术人才。

徐侠昌先生  |  终选评委

徐侠昌是好莱坞资深华裔制片人与影视高管,长期致力于推动亚裔在全球影视产业中的能见度与影响力。他曾任职于哥伦比亚影业、派拉蒙影业等主流公司,历任制片执行副总裁与高级副总裁,并曾出任 Overbrook Films 与 Davis Entertainment 总裁,具有丰富的制片与管理经验。

他参与制作的影片全球票房超过 26 亿美元,代表作包括《当幸福来敲门》《全民情圣》及《面子》。他与威尔·史密斯长期合作,是将亚裔故事带入好莱坞主流的重要幕后推手。

徐侠昌不仅是电影人,更是文化桥梁的建设者。他具备国际视角与专业判断力,能从剧本、导演、美术到市场策略多维度进行深度评析,为电影奖项评审带来前瞻性的洞察。

袁咏仪女士  |  终选评委

袁咏仪是影坛具有代表性的女演员之一,以兼具票房号召力与专业演技,在 1990 年代迅速崭露头角。她于 1990 年获得香港小姐冠军后进入影视圈,并凭借天然的银幕魅力迅速走红。

她凭电影《亚飞与亚基》获得第 12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,并连续两年(1994 与 1995)凭《新不了情》《金枝玉叶》获得金像奖最佳女主角,成为金像奖史上首位连续两年夺得影后的女演员。

袁咏仪擅长诠释多元角色,从深情戏到喜剧均游刃有余,代表作品包括《满汉全席》《国产凌凌漆》《大三元》等,为香港电影黄金年代注入独特女性魅力。

她的表演专业且持久,对角色塑造精准而富有层次,是华语电影中备受尊敬的典范之一。

郝蕾女士  |  终选评委

郝蕾是当代华语影坛极具深度与实力的女演员。自 1997 年出演《十七岁不哭》出道以来,她以细腻的情感表达与极具穿透力的表演方式,在影视与话剧舞台均留下深刻印象。

代表作品包括《颐和园》《白银帝国》《第四张画》《浮城谜事》《亲爱的》,多次获得国际与两岸三地电影节奖项。其中凭《第四张画》荣获第 47 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,并凭《浮城谜事》入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。

她曾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与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委,是表演艺术领域公认的“教科书级”实力派演员,同时投身表演教育,支持青年演员成长。

魏德圣导演  |  终选评委

魏德圣是华语影坛具标志性的导演与制片人,《海角七号》刷新台湾电影票房纪录,《赛德克·巴莱》重现原住民抗日历史,奠定其史诗叙事地位。

他从场记、助理导演做起,以长期积累的现场经验形成独具风格的创作路径。其作品融合土地、人性与文化关怀,为华语电影注入真诚与力量。

魏德圣导演坚持艺术信念,突破类型与规模限制,其参与评审象征着对电影精神与创作价值的执着守护。

方文山先生  |  终选评委

方文山,著名音乐人、电影导演,以独特“词境美学”重塑华语流行文化。他将东方意境与现代情感融合,作品多次荣获金曲奖,与周杰伦长期合作奠定其文化影响力。

除作词外,他涉足导演、舞台剧、出版与汉服文化推广,跨界创作展现了卓越的艺术掌控力。他的电影处女作《听见下雨的声音》筹备五年完成,以音乐与视觉打造浪漫美学。

作为评委,他具备深厚文化素养与跨界艺术视野,能为电影创作提供独到评判与启迪。